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建校100周年办学成果展专栏
2025.10.15
155
字号:
小中大内江二中由中共内江县第一任特支书记黎灌英和共产党员廖释惑、钟伯勋、谢独开,以及爱国民主人士李仲权等人于1925年冬创建,1926年春正式开学。
内江二中建校初始时称内江公学,为中共内江县党部宣传革命、培养革命后备人才的基地,校址位于县城水巷子李氏宗祠(于今内江市中区钟鼓楼旁的运输巷内)。学校初设小学班,第二期增设初中班和政治训练班。1927年2月校址迁于县城东坝街万寿宫(今内江水利勘察设计院公司内)。1927年5月,因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内江公学被当局查封。1928年春,内江公学由李仲权接办,校址迁县城大东街凤鸣第周家大院(于今内江市中区西林大桥南桥头一带)。1928年夏,黎灌英壮烈牺牲,内江公学由李仲权和民主实业家李子奇合作办学,学校改称为“沱江公学”,由李子奇任校长,李仲权任校务主任,校址迁今内江市市中区阴家巷。1928年底,学校发展为初级中学,于1932年被省教厅正式命名为“内江县私立沱江初级中学”。学校初创不久即成为耀眼的育化乡梓、正蒙后生的地方教育新星。
办学不足十年,沱江中学就以其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蜚声沱江两岸。1932年底,川南全区1000名初中毕业生集中参加会考,及格者仅100人,而沱江初级中学18名参考学生中就有8人考试合格,及格率为川南第一,学生王邦鑑考绩高居榜首,张洪德名列第四名。从此,沱江初中名震巴蜀、声闻川渝。1934年春,沱江中学迁址城南关外(今内江二中沱中校区及其周边),沱江中学由此声望愈高,日益壮大。
抗战中,沱江中学积极投入救亡运动。主持校务的李仲权沿承他自“9·18”事变以来将抗日爱国宣传融入学校教育的传统,继续在学校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经常邀请诸如范长江、黄炎培、老舍等知名人士来校演讲,宣传抗日;师生中不仅有范次希等学生投笔从戎血洒前线、献身沙场,也有学生温余波任团长的“孩子剧团”,以及教师廖友陶、胡有仪的“兴华宣传队”“光复宣传队”“沱光读书会”等众多团体以文艺形式在川渝等地宣传抗战;学校还多次组织师生为抗战献金,其董事长曾仲海个人捐资巨大,突破内江以往个人献金纪录,受到冯玉祥将军题词褒扬。沱江中学师生的抗日救亡活动不仅在内江城内影响巨大,也声达巴渝,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沱江中学师生积极投入民主爱国运动。内江解放前夕,校长钟白心、训育主任邹作圣、教师傅佑荣等组织李昭华、黎邦云等学生勇敢地与当局展开护校维教的斗争,宣传新中国,秘密迎接内江解放,为将沱江中学完整地交给新政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9年12月,内江获得解放。1952年12月,沱江中学被人民政府接办为公立学校。1953年,沱江中学被省教厅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内江第二中学校”,1953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为“四川省重点中学”,成为四川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十年浩劫中,内江二中曾受到不小的冲击,然而,内江二中人却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矢志不移地坚决跟党走,坚定地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踔厉前行。改革开放后,内江二中再次焕发青春,随时代而中兴。凭借厚重文化底蕴而全面发展的内江二中,在上级的关怀指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不息拼搏,于1994年被确定为内江市重点中学,2005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23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型)”。学校不负昔荣,一举中兴、飞跃升华。
内江二中在教育教学质量年年跨越新高的同时,于2024年秋,占地150亩的现代化新校区(城南校区)投入使用,百年名校至此迎来了它的鼎兴时期。